中新社南寧4月21日電 (記者 林艷華 黃艷梅)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擴軍21日在廣西南寧表示,在今後約10到15年時間里,中國仍然具有實現6%到8%的中高速增長潛力。
  張擴軍當天在“2014中國綠公司年會”上作題為《“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階段轉換》的演講。他說,得出前述判斷,主要是基於對兩個方面的情況研究,一個是對後發國家增長過程一般規律的研究,二是對中國現實情況的綜合考量。
  張擴軍指出,關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的原因及未來增長潛力,目前社會上有不少研究和觀點,大體可以歸為兩種,一種認為增速的回落主要原因是短期波動及國際因素衝擊所致,所以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變化,中國仍然具有較長時期保持高速增長的潛力;而另一種觀點認為增速回落固然有短期因素的影響,但更本質和更深層次的原因,是由於中國經濟基本面已經發生變化,中國經濟不再具有高速增長的潛力和可能性,並將會很快回落低速增長的水平。
  張擴軍表示,國務院研究中心課題組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,既不像第一種意見那樣樂觀,也不像第二種意見那樣悲觀。課題組認為,經過31年的高速增長,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增長潛力的確正在發生變化,因此,再恢復到接近兩位數高增長的條件已經不再具備;但現階段經濟基本面變化的性質、結構和程度,還不會使中國的潛在增速滑落至低速水平。
  他說,從中國的現實情況看,儘管中國發展水平已經有大幅度的提高,但與前沿國家相比,差距依然很大,比較優勢並沒有消失,變化的只是比較優勢的性質和程度,比如從中國人均GDP水平講,只有美國的八分之一;從技術水平講,根據課題組的定量測算,目前中國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,還要落後大概30年的時間;從勞動力要素成本來講,據測算,2013年中國製造業僅相當於美國的4%左右;與前沿發達國家相比,需求空間仍然要大的多。
  此外,還要看到和其它後發追趕型經濟增長體相比,中國還有一些獨特的比較優勢,比如中國是一個大國,不僅國內市場規模潛力巨大,且區域發展不平衡,有利於需求的漸次釋放。其次,在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接近枯竭之時,每年畢業600萬到800萬大學生,呈現出高素質勞動力豐富的比較優勢。製造業優勢明顯,有利於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。
  張擴軍說,如果中國的改革能夠取得進展,就能釋放出較大的改革紅利等,中國仍然具有中高速增長的潛力。張擴軍指,需要特別強調的是,由後發優勢所決定的增長潛力,只是就中長期增長的可能性而言,它並不等於現實的增速。它的實現還需要適宜的體制、政策環境及正確的發展戰略等其它因素的配合,要不然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發展水平都很低,它的潛力很大,但不見得能夠實現這樣的增長速度。
  張擴軍說,中高速增長的實現需要通過改革的深化和政策的調整去爭取,需要政府、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為此努力。如果不能在比較短的時間之內,在改革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,在構建支撐科學發展的體制、機制方面取得進展的話,也可能會很快滑落至低速的水平,也可能會落入中等收入的陷阱。因此,關鍵還是要在保持經濟形勢基本穩定,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之下,不失時機的推進各項改革。(完)  (原標題: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:中國仍具實現中高速增長潛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xj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