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4日晚上6點半左右,“老外被訛”圖片拍攝者李先生通過京華時報官方微博公開發表道歉信,承認未全面瞭解事實,傷害當事人並誤導讀者,同時損害了新聞公信力,願意承擔責任,希望獲得諒解。據瞭解,昨襯衫天凌晨和昨天上午李先生曾兩次發短信向當事人李女士致歉,李女士並未表態是否原諒李先生。昨晚,李女士表示,由於此事對其造成嚴重影響,暫不作出回應。(12月5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這一封道歉信,雖然還談不上給“老外被訛”事件畫上一個句號膠原蛋白,但是,這至少讓眾多的網民瞭解到事情的真相,同時,也卸下了那一名被撞的中年婦女的巨大的心理負擔。不過,我們在為這名婦女稍感欣慰的同時,必須反思的是,應該道歉的,難道只是那一個拍攝者嗎?
  拍攝者道歉,那是自然的。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,就完全憑著個人感覺而“使用了不嚴謹且不詳實、有傾向性且誇張的描述”,從而“使李女士被冤枉、網友誤讀、部分媒體誤報”,這已經完全構成了侵權行為,對此,一聲道歉,或許不足以代償抹去連鎖反應般的後果。如果說,李某的行為,完全是個人因素,那麼,一些媒體的聞風而動,就很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了。
  這一消息,剛剛見諸網絡時,最吸引眼球的,應該就是“訛詐”這顆核彈了。在層出不窮的“老太訛人”事件的餘威之下,“訛”之所向,勢不可當,更何況,這次被訛的,還是個洋人。立刻,網民像打了雞血一樣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憤青之潮。有網民調侃,這一名婦女,是第一個讓洋人與國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的中國人。而一些論壇也是隨風而行,立刻組織專題討論,大有將那個婦女,“打倒在地,踏上一隻腳,讓她永世不得翻身”之勢。然而,或許那些參加專題討論的寫手們還沒有完稿吧,網裝潢絡中又傳來了“本臺剛剛收到的消息”。讓網民傻眼的是,關鍵詞卻是搖身一變了,這一次,“撞傷”取代了“攙扶”,而“辱罵”也取代了“訛詐”。這對於普通網民倒也沒有什麼大礙,而對於那些評論者而言,只能在心底痛罵“坑爹”了。身處這樣的忽悠之中,眾多網民,往往莫名其妙地就被忽悠成“風吹兩邊倒”的牆頭之草,而且,你想不當牆頭草,都難,很難!
  新聞,固然看重時效,但是,真實性更應該是新聞的生命。媒體在廣而告之之前,為什麼就不能略加核實呢?雖然我們做不到在第一時間內瞭解細節裝潢瞭解真相,但是,至少我們能夠做到不盲目跟風,不落入“見風就是雨”的惡俗之中。而這樣的惡俗,卻在許多媒體人的心底烙下很深的印跡,比比皆是的假新聞,就是這樣出爐的。為虛假新聞的大行其道,為網民的憤青情緒,而猛澆其油的媒體,是不是也欠下一個道歉?
  應該在那名被撞婦女面前臉紅的,還應該包括你我在內的部分網民。我們的輕信與起哄,其實是在往那名被撞婦女的傷口上撒下一把又一把的鹽。從什麼時候,我們變得那麼急躁甚至是輕浮了?尤其應該捫心靜思的是,為什麼那類灰色的內容特別容易觸發我們的興奮點?在被撞與被訛之間,為什麼我們就那麼願意選擇被訛?砸磚頭,是我們的選擇,甚至是我們的權利,不錯,如果砸錯了人,至少會讓自己良心不安。此時,“讓子彈再飛一會”,恰恰是最為明智的選擇。
  文/範德洲  (原標題:拍攝者道歉,無良傳播也應當臉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xj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